Product category
梯姆肯試驗機(Timken Testing Machine)是一種用于評估潤滑劑抗磨損和極壓性能的專業(yè)儀器,廣泛應用于石油化工、機械制造等領域。其核心作用是通過模擬實際工況下的摩擦狀態(tài),量化潤滑劑在邊界潤滑和極壓條件下的保護能力,為潤滑劑研發(fā)、質(zhì)量控制及工況適配提供關鍵數(shù)據(jù)。以下是其具體作用及應用場景的詳細解析:
一、核心作用:量化潤滑劑的抗磨損與極壓性能
1. 測定極壓(EP)性能
評定載荷承受能力:通過施加逐漸增大的徑向載荷(通常以 “OK 值" 或 “燒結載荷" 表示),測試潤滑劑在高壓接觸下防止金屬表面膠合、燒結的能力。例如,當鋼環(huán)與鋼塊在潤滑劑作用下出現(xiàn)明顯擦傷或燒結時的臨界載荷,可反映潤滑劑的極壓添加劑(如硫、磷、氯化合物)效果。
標準指標參考:常見指標包括 “磨斑直徑"“摩擦系數(shù)"“燒結載荷" 等,符合 ASTM D2782、ISO 14637 等標準。
2. 評估抗磨損性能
模擬實際磨損工況:通過固定載荷下長時間運行(如 10 分鐘、30 分鐘),測量金屬試塊的磨損量(重量損失或尺寸變化),評估潤滑劑在邊界潤滑狀態(tài)下形成保護膜、減少磨粒磨損的能力。
對比不同配方差異:例如,對比礦物油與合成油、添加不同抗磨劑(如 ZDDP)的潤滑劑磨損量,輔助優(yōu)化配方設計。
二、典型測試項目與應用場景
1. 工業(yè)齒輪油性能測試
場景:用于重負荷齒輪(如鋼鐵廠軋機齒輪、礦山機械齒輪)的潤滑油選型,要求潤滑劑在高載荷、沖擊負荷下保持油膜強度。
作用:通過梯姆肯試驗確定齒輪油的極壓等級(如 EP 級),確保其在齒面接觸壓力達 1000MPa 以上時仍能防止膠合。
2. 金屬加工液評估
場景:切削液、沖壓油等加工潤滑劑需在金屬切削、成型過程中減少刀具磨損和工件粘連。
作用:測試加工液在高剪切力下的抗磨性能,例如在切削鋁合金時,通過磨損量判斷潤滑劑是否能有效保護刀具刃口。
3. 潤滑脂質(zhì)量控制
場景:軸承潤滑脂、底盤潤滑脂需在低速高負荷工況下保持穩(wěn)定性。
作用:通過梯姆肯試驗評估潤滑脂的極壓特性,例如在汽車輪轂軸承中,確保潤滑脂在高溫、振動條件下不發(fā)生油皂分離或金屬擦傷。
4. 航空航天潤滑劑研發(fā)
場景:航空發(fā)動機齒輪箱、高溫軸承等部件需耐受溫度和載荷。
作用:測試合成潤滑油(如聚 α- 烯烴 PAO、酯類油)在高溫(200℃以上)和高載荷下的抗磨性能,確保其滿足 MIL-PRF-23699 等航空標準。
三、測試原理與關鍵組件
1. 工作原理
摩擦副結構:由一個旋轉(zhuǎn)的鋼環(huán)(材質(zhì)通常為 AISI 52100 軸承鋼)和一個靜止的鋼塊(尺寸約 19mm×12.7mm)組成,兩者在徑向載荷作用下形成線接觸摩擦面,潤滑劑通過滴注或浸泡方式供給。
載荷施加方式:通過砝碼或液壓系統(tǒng)逐級增加載荷(范圍通常 0-5000N),同時監(jiān)測摩擦系數(shù)、溫度及磨損狀態(tài)。